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好的体育电影?
我们不缺乏热血的体育故事,不缺乏伟岸的体育英雄,更不缺乏庞大的体育迷。但为什么我们就拍不出优秀的体育电影呢?这是一个比“如何搞好中国足球”还令人头疼的问题。
文/ 于 宁
编辑/ 殷 豪男
今年的暑期档,国产电影交出了令人称道的成绩单,当中《战狼2》无疑是票房与口碑双收的赢家。据今日官方宣布,《战狼2》的总票房已式30亿大关。目前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由周星驰的《美人鱼》占据榜首,票房约为33.9亿人民币。《战狼2》上映不到半个月便达到了如此佳绩,超越《美人鱼》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单的新王者,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
20万人为战狼2在豆瓣上打分,平均分达到了7.6
当吴京成功为暑期档带火节奏后,接连两部让中国体育人心心念念的电影《谁是球王》和《我是马布里》也终于在8月3号和8月4号上映了。《谁是球王》的故事是围绕草根人物洪旭东和足球展开的;《我是马布里》则是改编自球星马布里的真实故事,并且由马布里亲自参演。
这两部电影,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操作手法,都是中国体育电影的突破性尝试。但上映之后却反响平平,从豆瓣评分来看,对比于同档期的暑期国产电影,几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相较战狼,近期体育电影的评价人数与分数都有差距
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首先是对比于《战狼2》等同档期的电影,无论是《谁是球王》还是《我是马布里》,其排片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例如昨日的排片数统计,全国院线放映共244679场,战狼2的全国放映场次为120869场,排片占比达到了53.82%!而《我是马布里》能拿到的放映场次仅为3672场,排片占比为1.33%,而《谁是球王》全国只能拿到368场排片,排片占比为0.12%。
因此,这场暑期票房之战,从一开始就昭示了这两部体育电影注定要一败涂地。
《谁是球王》导演裘仲维发微博“诉苦”
但观众们更多在意的还是剧情,是影片人物的情感与故事。在已经看过该片的观众群体中,收获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位网友的点评一针见血:
拍的倒挺认真,该励志的地方励志,该煽情的地方煽情,可惜作为体育传记片,实在太平庸了。
“平庸”二字,深深刺辣了我们的双眼。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缺乏热血的体育故事,不缺乏伟岸的体育英雄,更不缺乏庞大的体育迷。但为什么我们就拍不出优秀的体育电影呢?
中国体育电影的漫漫长夜
所谓体育电影,即影片的故事主线是围绕着体育而开展的。无论在国内外,围绕体育的纪录片并不少,而我们现在关注的,是能够市场化的商业电影,大部分为故事片。
相比较于自2010年以来《弱点》《斗士》《点球成金》连续三年有体育电影杀入奥斯卡最佳影片候选的盛况,近年来体育电影的确缺乏重磅大作,在市场反响较为平淡。但实际上,美国从未忽视运动题材电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体育影片最早被奥斯卡垂青可以追溯到1931年,一部专门描写拳击手生活名叫《The Champ》的影片获得四项提名,拿到了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奖。
出现在奥斯卡舞台上最具标杆意义的体育电影,当属《火的战车》。这部影片以二十世纪初英国针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问题为切入点,讲述了剑桥大学犹太学生哈罗德向奥运会百米金牌发起冲击的追梦故事。《火的战车》在1981年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影片等4项殊荣。
当然,很多人提起这部电影,脑海中浮现的是憨豆的恶搞版本.......
先进的电影产业与根基深厚的体育基础相结合,好莱坞总能依靠波折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班底,将运动题材本身特有的热血、激情和群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体育题材电影在美国能够持久不衰,自然也离不开美国深厚的大众体育基础。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7亿美国人参与各类体育健身运动,每年花在健身房的总会费高达190亿美元。在一个电影和体育都能与社会产生紧密联系的国度,体育电影也能以一种高保险系数的电影商业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市场其实从未放弃在体育电影路上的试水,但得到的效果并不近人意。回望十年前2008奥运年,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电影的爆发期。《沙鸥》《梦之队》《破冰》《12秒58等》《买买提的2008》等一系列围绕体育的影片在这一时期出现。
买买提的2008剧照
《买买提的2008》导演西尔扎提·亚合甫曾谈及影片的创作灵感: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一个叫沙尾村的小村庄,多年来,因为阿拉干河断流,沙漠日渐侵袭到了沙尾村人的家门口。周围的村庄纷纷搬迁,沙尾村的人心也散了。
不过,沙尾村的老老少少天生就有足球细胞,尤其是他们的孩子们给自己都起了"外国球星"的绰号,有叫马拉多纳的,也有叫马尔蒂尼、罗纳尔多的,还有叫贝克汉姆、巴乔的等等。老老少少对国际知名球队了如指掌,他们除了农活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谈论足球,谈论国际球赛、国际球星。连女人也不例外。
谁家的孩子踢的好,谁家的孩子踢的差,村民们都十分知道,每个父母总是不停的夸奖自己的孩子踢得好,村里的姑娘们也更是喜欢足球技术好的小伙子……这些似乎与他们的环境和农民的身份不相符,但村民们的生活的确是真实的。这也是激发我拍摄这部影片的源泉和动力。
沙尾村村民们踢足球,不是为了健身运动,足球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足球带给他们的是快乐。”
但可惜,纵使这些在奥运年应运而生的体育电影,也没有受到市场的眷顾。2008年我们能记住的电影,是吴宇森的《赤壁》,是陈嘉上的《画皮》,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没有多少人记住《买买提的2008》与沙尾村村民的动人故事。
我们可以指责当年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可以指责当年的体育文化没有普及大众。但如今,资本与体育产业的交融日益紧密,可国产体育影片的惨淡境遇似乎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明显的改观。
体育电影的“人性”在哪里?
我们遇到最切实的问题是,体育人不懂电影,电影人不懂体育。
玛丽苏偶像剧里的男主角一定会一种运动,最差也是会打架;狗血的青春电影里一定有体育课的镜头;白富美一定喜欢运动.......这些看似和体育无关,但却成了影视作品的套路。
然而,体育运动代表的,是积极且坚韧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它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体育电影想要触动观众的内心,就要看能否找到找到情感的共鸣,深刻的体现人性。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钟秉枢教授曾经评价道:
“以往影片在写小人物如何成为明星时,没有从人性角度去揭示幕后故事。实际上我们有太多的冠军,比如王军霞和影片中的吉塔一样来自社会草根阶层。影片呈现出来的是普通人成为冠军的成长经历,和一个普通人成为冠军的回味和体验。人们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成为了冠军,但是我们的体育影片,几乎没有揭示这些人如何成为了冠军。”
在这一点上,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作出了极其优秀的示范。
《摔跤吧!爸爸》从一开始不被看好,到票房、上座率、口碑走出一条上扬的弧线。排片从首日的13.3%一度增长到31.8%,豆瓣评分从8.8增长到9.2,票房26天突破十亿大关,甚至超越了在印度本土的总票房,《摔跤吧!爸爸》成为了内地首部非好莱坞十亿级票房电影。
↓《摔跤吧!爸爸》电影海报
延伸阅读:不只有《摔跤吧爸爸》的童话,印度体育产业的崛起也成了下一个世界命题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给了中国体育电影一个响亮的巴掌。它成为一剂兴奋剂,体育电影不但再次得到关注,有人真正开始关注、并且拍摄体育电影。有人真正开始以体育的主线拍摄电影,事件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因为这对于体育行业来说,是在开辟一条新路径。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不是偶然,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且现实。当父爱、社会阶层矛盾和激发血性的体育运动找到了交叉点,能够激发情绪的观众人群也是翻倍的。
好电影不是“演”出来的
一个良好的势头是,从《激战》到《破风》,近几年体育元素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除了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邹市明也曾在《变形金刚Ⅳ》中出演角色。越来越多的职业运动员也开始出现在大小荧幕上,不止拉近了体育与观众的距离,也提升了电影自身的真实性。这不仅是电影行业的包容性,体育运动的全民消费趋势决定了这一现象。
但在追求票房利益的同时,追求更好的质量,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
据了解,《摔跤吧!爸爸》剧组里的演员,都接受了9个月专业级的摔跤训练。女一号法缇玛·萨那·纱卡在电影开拍两个月时,就经历了一次意外骨折;妹妹桑亚·玛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镜头不到1分钟,却也整整训练了9个月。
而男主角饰演者阿米尔-汗,先是在短期内增重28公斤,以此来完成角色55岁中老年戏份的拍摄;继而为了补拍年轻时候的戏份,他又在五个月的时间内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变回了肌肉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06l9vjcd&width=500&height=375&auto=0阿米尔·汗在拍片过程中“增肥、减肥、健身”的视频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角色,阿米尔-汗选择用最“笨”的方法来塑造角色。对于化妆和特效的办法,阿米尔汗表示:“那样做不是不行,但我自己就无法切身感受到肥胖的重量了。作为演员,我觉得那样不好。”
一部优秀电影,尤其是一部优秀的体育电影,对演员来说绝不仅是“演”出来这么简单。平心而论,世上确实没有几个国家,能将体育电影与国民意识形态结合得如此完美。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精神”,都有自身的国民意识形态。当中国体育产业已经走上了五万亿的道路,但灵魂里丢失的东西,却好像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中国特色的体育体制,让金牌与英雄背后的种种故事难以言说?还是中国大众体育的土壤,依旧地瘠民贫呢?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好的体育电影?”希望接下来陈可辛的《李娜传》,会带给我们更乐观的答案。
趁着火热的暑期档,请您来跟我们聊一聊:
您去影院看过《谁是球王》
或者《我是马布里》了吗?
您心目中最优秀的体育电影又是哪部呢?
欢迎点击右下角“写留言”
和我们分享你的声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纵使无缘奥斯卡,这些“铁血”的足球流氓们依旧映射出中国体育电影的羸弱
当非典型体育电影「比利林恩」遇上中国式双十一,我们才明白体育文化的意义
《来吧冠军》邀请了体育+娱乐圈半壁江山,但泛体娱大时代或许还很远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